查看原文
其他

7市竞争四川经济副中心!泸州加油!!!

泸州发布 2019-03-29

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区域发展新格局,经济副中心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,对于构建干支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。省內不少地方已摩拳擦掌,纷纷提出争当经济副中心的目标和措施。


今日,四川日报刊发四个整版的《四川区域发展思考·争创经济副中心》特别报道,为正在争创经济副中心拼搏的城市加油。(文末附投票)



四篇报道聚焦四大焦点问题:

“桂冠”戴给谁 不仅看“吨位”——定义“什么是经济副中心”。


走好“一颗子” 激活“一盘棋”——释惑“为什么需要经济副中心”。


既考“基本功” 也看“撒手锏”——解答“怎样成为经济副中心”。


自由竞争“不指定” 顶层设计“防风险”——提醒“经济副中心建设需要注意什么”。


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

全省有七大“竞技者”

绵阳、德阳、乐山、泸州

宜宾、南充、达州

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

泸州打算这样干

↓↓↓

坚持稳中求进、进中求快、快中求好,深入推进“六个突破”,坚决打赢“三大攻坚战”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。


●要打造白酒、电子信息和新兴产业“三个千亿”级产业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;


●要做大城市规模、提升城市品质和集聚力,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、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;


●要突破高铁建设,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;


●要高标准建设中国(四川)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,加快建设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门户、内陆开放高地;


●要推进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着力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。


(摘自泸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公报)


经济副中心是怎样炼成的?

带您速读这份“操作指南”

▼▼▼


【一】

“桂冠”戴给谁 不仅看“吨位”

——定义“什么是经济副中心”


2395亿元人民币!这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GDP百城排行榜入围“门槛”。四川跨过规模“门槛”的只有成都一市。


这是四川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一个体现,破解这个问题,四川迫切需要经济副中心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区域发展新格局,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,同时明确了一批区域中心城市,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。省委书记彭清华在会上说,相信经过几年努力,一定能够形成几个经济总量3000亿元到5000亿元左右的城市,到时候我们会敲锣打鼓把“副中心”的桂冠给你戴上。


目前,我省不少城市已明确提出争创经济副中心的计划,但在主要措施上,比较偏重于加快产业发展,提升经济规模,且在加快产业发展中又偏重于数量增长。“加快产业发展、扩大经济规模的措施本身并没有错,但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,仅限于此是不够的。”专家组认为:尽管“吨位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位,但经济副中心“桂冠”给谁,不能仅看“吨位”,经济副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带动区域整体发展,缺乏带动性就只是一个城市,最多是一个大城市,而不是经济副中心。


要成为经济副中心还要看什么?


不仅看“吨位”,还要看经济“质量”和“担当”

城市和人一样,块头大的未必有力。城市人均GDP是判断城市层级的重要线索。

经济副中心既要能“承上”,也要能“启下”,要有稳定的对主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承接和传递能力。


●不仅看“吨位”,还要看经济“话语权”和“腹地”

经济副中心要对全省性战略性资源、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具有一定程度的把控权、主动权。

经济腹地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,也意味着劳动力的供给,如果没有经济腹地,经济副中心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。


●不仅看“吨位”,还要看交通“集输力”和社会“服务力”

经济副中心要有方便、快捷和低成本的交通,还要有主中心不具备的运输方式。

经济副中心要具备为整个区域提供直接的、引领性的、示范性的社会化服务能力。


【二】

走好“一颗子” 激活“一盘棋”

——释惑“为什么需要经济副中心


中国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的经验之一就是:走好“一颗子”,往往能激活“一盘棋”。


专家组认为,四川提出构建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区域发展新格局,与国家新一轮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布局是相适应的。建设经济副中心是实现构建新格局目标的“关键一子”,对四川优化经济空间、完善经济秩序、激发经济潜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,是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“胜负手”。

问题之一: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

对策:经济副中心将在局部构筑增长极核,带动更广阔区域加快发展


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四川发展的“顽疾”,是大而不强的主要表现。如果不能成长起来几个GDP超过3000亿元的市,很难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。专家组认为,建设经济副中心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招。


问题之二:区域优势不突出不明显

对策:经济副中心将极大改变省内经济要素流动的速度和方向,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


要素流动不充分、资源配置不高效,既是四川大而不强的主要表现,也是四川由大到强的主要障碍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,四川构建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区域发展新格局,关键是要发挥优势、突出特色,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、联动发展,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。专家组认为,建设经济副中心有助于各地盯住特色,在优势上做文章。


问题之三:区域开放不充分不全面

对策:经济副中心将深刻影响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,帮助四川全面拥抱世界市场


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,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,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的重要使命,也是四川由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的关键之举。咨文专家组认为,建设经济副中心将深刻影响四川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,有助于四川更好对接先进生产力,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格局,拓展发展新空间。


【三】

既考“基本功” 也看“撒手锏”

——解答“怎样成为经济副中心”

欲戴桂冠,必承其重。


目前我省明确提出争创经济副中心的几个城市都有一定基础和优势,但比照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来看,还有不小的距离,其共性问题在于经济总量在全省经济中占比过小。四川市县经济处于急剧变化之中,只要有特大项目落地,只要创新能力超常提升,排位随时可能刷新。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?专家组建议,提升作为区域“带头大哥”的抱负、胸襟和能力。


●基本功——牵头培育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,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现代化

争创经济副中心,就不能只注重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,还必须通过自己的产业现代化为区域产业的现代化提供试验示范,进而牵头培育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,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现代化。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,争创经济副中心在制造业上必须拿够分。


●撒手锏——主动承接主中心城市产业转移,帮助弥补主中心城市功能缺陷

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,不仅需要锤炼引领和带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能力,还必须锤炼承接和传递全省主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能力,尤其要为主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、零部件、清洁能源等配套服务,克服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,在推动区域发展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过程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。


●加分项——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,增强生态、科教、医疗、文体等城市社会化服务功能

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,还必须全面增强城市社会化服务功能。专家组建议从四方面发力:增强生态服务功能、增强科教服务功能、增强医疗保健功能、增强文体服务功能。


【四】

自由竞争“不指定” 顶层设计“防风险”

——提醒“经济副中心建设需要注意什么”


和一些省份的经济副中心“被指定”不同,我省明确“谁能担此重任,要靠实力说话”。但“不指定”并不意味着省级层面“放任不管”,而是要在制定规则、营造氛围,特别是在防范风险上主动作为,及时纠偏,确保经济副中心建设瞄准设立的初衷、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,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。


1

风险之一:地方无序竞争

建议:进一步做好经济区发展规划、城市群发展规划等,促进城市间创新力共享、产业链联动

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。要防止地方政府在争抢大企业、大项目中无序竞争,甚至突破招商引资土地、税收优惠底线,变相增加发展成本。这就与建设经济副中心目的初衷——促进全省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,背道而驰了。


2

风险之二:政府热企业冷

建议:加大宣传推介力度,让企业全面了解经济副中心建设的思路和措施,深度参与经济副中心建设

推进经济副中心建设不能仅仅只有地方政府热情高涨。地方政府、企业、行业协会等力量凝聚起来,才能更好推进经济副中心建设。


3

风险之三:评价标准照搬照抄

建议:对城市发展进行可持续的动态监测,设置综合、有四川特色、分阶段的评价体系

关于经济副中心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权威的评判体系,要避免把外地对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评判体系,照搬过来评价四川。


4

风险之四:地方过度举债

建议:进一步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和预算约束,坚持谁举债谁负责

要严防债务风险,一要注重结果导向,一个城市不仅要经济发展好,还要债务风险小,才算名副其实的经济副中心;二要做好监督,政府举债的规模和用途,都要置于人大和社会监督之下。还要特别注意防范隐性债务风险。


5

风险之五:房价过快上涨

建议:统筹考虑人口调控和城市建设目标,维护楼市秩序

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不利于吸纳和集聚人才,不利于集聚生产活动,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。建议政府要做好预判,把人口调控和城市建设目标放到一起考虑,对楼市秩序进行维护,提前谋划好人口变化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问题。


6

风险之六:公共服务差距过大

建议:一碗水端平保障和改善民生

培育经济副中心,是四川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的内在需要,而置于这样的发展阶段上,各地居民对公平的诉求也在日益提高。政府不能为了培育经济副中心,而动用行政力量调配资源,以至于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应尽量一碗水端平,让经济副中心与周边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大体相当。



- END -


泸州3条高铁建设进展来了 | 渝昆高铁力争明年上半年开建

40年巨变丨泸州滨江路的老样子你还记得多少?回忆满满

总投资17亿 | 川南临港片区总部基地预计2020年竣工投用

这条专属车道,哪些车辆可通行?泸州司机朋友看清楚!

来源:川报观察(部分有删减)

责编丨谢蕤  编辑丨潘婷



—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—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